一、依托学校整体优势,创建一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复旦大学历来重视实验教学,环境系多年来形成了深厚扎实、严格规范的实验教学传统。为传承优良传统,进一步保证教学的质量,学校强化实验教学在本科生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加大教学的投入力度,例如在“211工程”、“985工程”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中,实验教学经费占很大比例,使实验教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在教师考核标准中有教学工作量的要求,促使教师踊跃参加实验教学,保证了实验教学队伍的稳定性。将环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中心是我们的努力目标,多年来,学校和环境系一直以国家级的标准要求和指导中心的建设,并在软硬件建设、教学体系建设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确保了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在创新性环境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构建研教互动、学科交叉的多层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我校国家级环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整合学校整体学科优势,在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整合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城市生态学、环境管理、历史地理、人口学等相关学科的学科优势,建立高水平高层次的虚拟仿真平台。中心突破各学科相互分离的传统实习教学思想、模式和运行机制,结合系列省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建立起由相关学科专家组织的学术委员会监督指导、中心主任全面负责、高水平教授领衔建设、人员归属虚实结合的管理体系,统筹规划中心的实践教学内容、人员、设备等资源,形成与现代虚拟现实仿真科学技术优化集成、和谐统一特性相匹配的实验室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核心资源集中管理、数字化实验项目资源依托学科和国内外工程实践基地的,承载着校内实践课程体系和一系列数字虚拟化课外创新训练环节的人才培养实践性环境。将本科、研究生和教师科研平台结合为一体,提供了能完成从实验教学到学生、教师科研实训的综合功能。
三、借助数据资源优势,实现国家地方环境生态问题的高度仿真
环境科学的综合性、应用性和交叉性决定了环境科学的教学与传统自然科学的教学相比,需要更加立足实践。复旦大学国家级环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前期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本土数据和案例资源。比如区域环境分析平台拥有全国1:25万电子地图,1:5万上海市电子地图,并且在这些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上,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与全国各省市开展项目合作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环境污染源数据和生态多样性调查数据,为实现国家地方环境生态问题的高度仿真提供基础。
四、深度开展国内外合作,实现共建共享
中心积极开展深度的国际合作,与日本筑波大学、法国里昂大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等学校签订了教学和科研的长期合作协议。同时中心重视与国内高校以及地方机构合作,与同济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开展合作与共享平台,与福建、四川、安徽等地方政府机构共建大数据共享平台,使虚拟仿真教学的体系和平台更加完善,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和示范。复旦大学环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立将紧密结合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的重大需求,为我国环保事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